A-PRO GROUP

LOGIN

執行長李有義接受《商周》第1614期專訪

Apr 13, 2019

    「這本是支直直的管,你要把它變成這種形狀,」野寶科技執行長李有義手拿著電動自行車的管身,告訴我們它的規格與一般自行車不同,「要把它切這樣子出來。」

    走進這家專門生產自行車車架的工廠裡,機器吱吱響個不停,在台灣,除了巨大這樣的品牌廠外,同業口中,要談到車架產量大的,一定會提到野寶科技。

    自行車產業近來兩道逆風,對野寶衝擊都不大。像電動自行車的崛起,其實是好消息,因它六成產能,早已在電動自行車車架上,明年還要再往上加十個百分點。至於中美貿易戰,野寶主力客戶在歐洲,輸往美國產品又多從台灣出口。

    但,它卻未鬆懈,正積極大幅調整生產基地。

    「自行車產品在這世界的局勢裡,可能免不了一個叫短鏈供應的興起。」李有義說,中美貿易戰只是提早促成了這個趨勢。

    亦即,科技帶來更多在地化、客製化生產,將縮短供應鏈距離。他認為台商有兩方面可做,一是到市場所在地製造、大量供應當地;二是小量多樣、模組式生產,透過訊息傳遞快速回應市場需求,「小量模組的東西,他(台商)要回到原點,也就是我們台灣的利基。」

    目前,野寶總產能八成在中國,兩成在台灣,李有義準備先將訂單拉回台灣,未來,中國降為兩成,台灣提高到三成,其他的五成,要放在二○一六年剛設廠的越南。

阻力:成本考量,走漸進式遷廠

    轉移中國產能的原因,一是環保,中國政府提高環保標準,且各地執法寬嚴不一,傳統製造業感到不受歡迎;二是政策扶植紅色供應鏈,台廠競爭壓力越來越大。

    李有義指出,貿易戰加上短鏈趨勢,中國競爭同業也在外移,出了中國、沒有紅色供應鏈的政府支持,「大家條件一樣了,就不會有低價競爭這件事。」

    主要市場在歐洲的野寶,因應短鏈趨勢,為何不去歐洲設廠,卻繞道越南?

    「(歐洲)一直都沒辦法去,最大原因就是(野寶的)自動化程度不夠,」李有義解釋,在語言不通、文化隔閡、成本昂貴的歐洲市場生產,最好要能一步到位,又因為車架體積大,自動化機器的空間需求高,台灣土地難覓,所以想了一個折衷的方法:先到越南。

    野寶的做法是,以台灣為基地做局部自動化,再到越南「練兵」,目的不在複製中國廉價勞力模式,而是要練足以在歐洲大量生產的「自動化兵力」。目前野寶在自動化研究與應用的費用約占營收五%,在台聘用自動化系統整合人才、機工、化工工程師,再依照專案所需,派到越南做技術轉移。

    另一家零組件大廠速聯(SRAM)顧問高禩翔,指出野寶自動化的難處,「車架自動化你要做到3D的焊接。」他解釋,不像一般汽車的焊線是直線的,自行車車架的焊線稍有偏移都不行,因此,焊接的自動化,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人物力資源。

    但高禩翔仍質疑先在越南練兵的做法,他認為赴歐雖然成本昂貴,但高科技在當地更容易取得,還可占市場先機,若在相對落後的東南亞設廠,做高科技變得像土法煉鋼。

    李有義坦言,有實力的大廠,直接過去當然是更好選擇,但對野寶來說成本過高。他笑著說,越南還有幾年的光景,等到野寶有辦法用六百人做一千二百人能做的事時,就會到歐洲生產。

目標:不做最大,擴展多個中央工廠

    李有義用「中央廚房」比喻製造業供應鏈聚落,傳統集中化生產是越大越有經濟規模效益,但短鏈時代,「中央廚房這個規模,如果大到很大時,你的彈性就不好了。」

    他從這次貿易戰看到,過去許多台商幾乎把產能全壓在中國,如今「有一個風吹草動,你的生產基地要擴散了,你會發覺,沒有台灣生產基地的人要去擴產很困難的,根不見了。」因此,他認為,設廠不能太集中,而是選好一個中心,向外發展多個最適規模的中央廚房,這就是野寶的布局藍圖。

    與野寶長期合作的菲力工業總經理簡敬修同意,更貼近市場是一定的,但「是思想接近市場,還是你手要伸進去,還是連家都要搬,這個就是見仁見智。」

    野寶盤點自己的實力,用漸進方法走向最終市場,它相信,直線不一定是最短距離。

 

(本篇文章摘自:《商業周刊》第1614期,作者:李玟儀 。如有侵權請告知。)